玉可抵國 說起中國人對玉的喜愛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可追溯到我們?nèi)忝嬔睦?、老、老——祖宗身上,也就是距?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難得的是,這種忠貞不渝的喜愛延續(xù)至今仍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并不斷在各個歷史時期掀起高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早在2500年前,有“圣人”職稱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也深深地表達了對玉的敬重與仰慕——“君子比德于玉”,將人的美好品德與玉的溫潤光潔內(nèi)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從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jīng)的讀書人,還是附庸風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飾,就是在書案上陳放玉質(zhì)文玩。后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一步將玉的特征歸納為“五德”,與正人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此外,識字兒的人大抵都看過《紅樓夢》這部書吧,也叫《石頭記》,緣起便是那“莫失莫忘,仙壽恒昌”的“通靈寶玉”。 人們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jié)晶,是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崇玉、愛玉、賞玉成為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不信翻開那厚厚的《辭海》我們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沾“玉”的詞匯共150余條,多是贊美和吉祥之詞。有關玉的“流言蜚語”還有很多,比如“書中自有顏如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寧可玉碎, 不為瓦全”,甚至中國歷史上最美的女人楊玉環(huán),以及超級美男宋玉,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玉”字。窺一斑而知全豹,玉,以其溫潤的手感,變化多端的顏色征服了一個民族。 就其悠久的歷史而言,我國藝術品寶庫中的三位“老大”——青銅器、書畫、瓷器也均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青銅器流行于商周時期,大約只有1500年的歷史,而瓷器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書畫的歷史更短,若以現(xiàn)存最早傳為隋唐時代的作品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時間。 要說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愛玉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最有名的還得說我們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對玉的喜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程度之甚堪稱酷愛。 據(jù)說乾隆一朝的制玉數(shù)量,超過了整個宋元。他老人家一生題詩詠玉800余首。清宮遺存的數(shù)萬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他經(jīng)常一個人蹲在玉庫里擺弄玉玩,挑出一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后,親自評出甲乙丙級。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自己玩玉說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王庭而佐治理?!庇纱丝磥?,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鑒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jié)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如此把收藏與治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 乾隆爺?shù)氖詹匾獢R在過去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窺視,而今時今日我們將領您一同飽飽眼福。養(yǎng)眼的同時,您也會看到它們身上綻放出的閃閃金光,看看那些“玉”與天公試比高的價位,讓人不由得想起“完璧歸趙”這則老故事:“趙國有一塊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國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來交換……”唉!你不能不信:玉可抵國。 鏈接:金玉良言 三年前,一塊四公斤重的上好的和闐玉石子料能賣40萬元,時至今日,有人出價400萬元人民幣,收藏者本人還不愿意出手;中貿(mào)圣佳2004春拍,一件高25.2cm的清乾隆御制羊脂白玉龍鈕瓶成交價231萬元,兩年后,這只瓶子漲了77萬元。于是,不少人開始躍躍欲試,但收藏圈的水很深,玉器收藏亦不例外,對于初來乍到的“菜鳥”,我們有十句金玉良言奉送。 1.贗品比真品多,這是古玩市場的規(guī)律。 2.知識就是力量。不但要熟記大量玉器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認識不同時代的制玉工藝特點。 3.一本好書。備有權威的工具書,可隨時對比參考。比如《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錄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為各個時代的標準器,是目前最為全面的參考書。 4.僅僅翻閱玉器圖錄是不夠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參觀博物館藏品,多與專家交流,持之以恒。 5.玉器收藏渠道。最常見的是“轉(zhuǎn)讓”方式;其次是在市場上購買,包括古玩市場和拍賣市場。一般來說,在大的拍賣會上拍賣的玉器可信程度較高,由于成交價是競價的結(jié)果,往往很高,不能代表市場價格。 6.既不固執(zhí),也不沖動。所謂固執(zhí),就是自認為眼力好,連專家的意見也聽不進去,結(jié)果吃了大虧;所謂沖動,就是看到稱心的玉器不加冷靜思考判斷,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錢買,結(jié)果不是買假了就是價格買高了。 7.不為編造的故事所動。很多賣仿古玉的販子會編造一套美麗動人故事來強調(diào)器物的真實性,常見的無外乎一種是指天發(fā)誓親眼看見玉器是從古墓中盜出來的,另一種是拍胸脯說玉器是祖上傳下來的。 8.收藏古玉要有專題,因為中國玉器史有八千年之--如何進行玉器收藏,給您十句“金玉良言”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