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傳到今天,一為傳世玉,一為出土玉。漢唐以上大都為出土物,一般都是因殉葬而埋藏在地下的。明清以后的傳世玉較多。 鑒別古代玉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材料質(zhì)地的鑒別,二是對制造年代的鑒別。為了進行真?zhèn)舞b別,我們要了解古玉器作偽的方法。 傳世玉器制作成本高,不易偽作獲利,所以仿造少。有一種方法用一種藥料放在罐子內(nèi)燒造假玉。造出的假玉色雪白,行話稱之雪白罐子玉,與真玉非常相似。 出土的玉器,造仿法簡易,所以偽器最多。現(xiàn)在古玩市場上,偽器泛濫。凡器物完整、黃土斑斑,有可能是偽制的。出土的玉必有土咬和銹斑等痕跡,作偽者造出這些痕跡以欺騙人。 因為假玉不容易偽造,于是造偽的人把似玉類的石頭做成各種器物,以冒充玉器。其中以江蘇、山東產(chǎn)的石頭為最多,如江蘇句容縣茆山產(chǎn)的石頭,色白而有光澤,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飯糝色。與真玉相似,質(zhì)地堅,硬度大。山東萊州產(chǎn)的石頭有白色、碧色兩種,很是光潤似玉。 另外有把破碎的殘片,品質(zhì)低劣的玉器,改做或補整,做成完整的玉器出售。比如佛像的手殘缺,就用相同玉補缺部分,再用白礬焊接起來。因此收藏者應(yīng)該仔細觀察非常小心。 我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要找到一塊好玉則需要對它的歷史有所了解。大約12000年以前,我國遼南原始居民就開始用蛇紋石打制砍砸器,7000多年前出現(xiàn)了磨制較精的彩石石鑿,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羅布淖爾先民已經(jīng)采用和闐玉制無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們祖先的治玉活動從未間斷過。 我國和闐玉(和田)有青、碧、墨色、黃、白等色,其中以羊脂白玉最優(yōu)。 --玉件的收藏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