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我國的玉石在形成過程中擁有三大板塊:東北.西北.東南。和田玉的產(chǎn)出地位于三大板塊的西北丘陵地區(qū),具有先天優(yōu)勢,其透閃石含量很高〔主要是由鎂和硅形成,人們把它稱為‘真玉’〕。 就拿最常見的和田白玉或者青白玉來說,透閃石的含量都在%90以上。其中,玉中之王--和田羊脂玉的透閃石含量竟達到了%99以上,難怪其如油似脂,價值連城。羊脂玉是上品中的上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新疆有此品種,產(chǎn)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子玉”是山上的原生礦隨著雨雪水和山洪的沖刷,滾入玉龍喀什河(漢名白玉河)、喀什喀拉河等,經(jīng)過幾萬年甚至上億萬年的自然滾動和篩選,棱角磨圓,雜質(zhì)擠掉,結構致密,形成了類似鵝卵石狀的優(yōu)質(zhì)和田玉。它是原生礦經(jīng)剝蝕后被流水沖到河流中的玉石,它經(jīng)常分布在河床附近,或者裸露,或者被淹埋在地下。仔玉經(jīng)常是卵形,表面光滑,因為它經(jīng)受了自然界長期的搬用 .沖刷.分選才形成的。這種因特殊的生成條件所決定的子玉兼純白和油性的優(yōu)點,在世界上其它國家尚未發(fā)現(xiàn),也是我國其它地方的玉種和礦物所不可比的。和田玉的投資潛力很大,而風險相對較小,主要是由于優(yōu)質(zhì)和田玉產(chǎn)量日趨減少,由于和田玉玉料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惟一性,正印了一句俗話:“物以稀為貴”。能夠擁有者當以奇貨居之! 其次和田玉屬于中國文化的精髓,隨著中國文化的再次崛起,使它又重新獲得了世人的青睞。
皮色子玉一般采于河床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為久遠,一些名貴的皮色籽玉品種如:棗皮紅、黑皮子、秋梨黃、黃蠟皮、灑金黃、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它是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顏色有黑、紅、黃、栗……多種多樣。而實際上絕大部分帶有輕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許的雜質(zhì),故而玉器行內(nèi)稱裂或綹,均屬于正常范圍。正因為皮色是風化外皮的遺留物,在仔細觀賞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澤是由外向里的,而且在皮殼上留下了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印記,和田玉本身具有非凡的魅力,那種光澤質(zhì)地皮色.......假如您有一塊那就是天下獨有,決無相同,真是鬼斧神工...........
現(xiàn)代玉的作用首先是用于鑒賞,人們把玉的種種美妙特性人格化后而引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因此自古就有‘君子必佩玉’之鳳。 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皮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態(tài)各種各樣,有的成云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來,同等的帶皮色的子料價格要比不帶皮色的仔料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貨的標志。但假皮色的帶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見,色多附著于表面,外表沒有油分比較干澀,需要注意區(qū)分。 人工作色屬玉的人為次生色,同時也被制假者利用造假制假。也許人們從俏色中體會到美,從而想到人工作色,雖然作色也是從皮殼開始,沿綹裂、玉質(zhì)薄弱處滲入玉肌,但它的顏色呆板、層次不清,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內(nèi)的顏色厚重,這種現(xiàn)象真正的皮色絕對沒有。這是短期行為,它們不可能長久。另外,假皮玉雖然上了色,可它的皮殼其光澤、潤色無根。人工作色用燒、煮、染、化學腐蝕等手段,做成之后,皮殼上會留下黯然受損的作色部位,或顏色只是浮在表面,仔細端詳也就會明白分辨.............
裸體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給藝術家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也給了人們五彩斑斕的藝術享受。所以收藏愛好者應學會鑒別玉的質(zhì)地,例如:溫潤縝密、光澤如脂肪,半透明而顯得敦厚拙樸的玉件,為上品。若粗糙干澀無光澤,豪不透明或太透明又有瑕玷,為下品。 崇玉、愛玉是東方人的傳統(tǒng),有些事很簡單,卻被人為的復雜化.也不要認為辨識和田玉有多么難,其實只要見得多,看得多自然就能悟出點什么,還是要循序漸進的......借用一位玉友的話說:很多時候需要的就是一種感悟!
--如何鑒別和田籽玉[圖]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