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古老的文明在世界歷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據(jù)學者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玉器,而新疆和田玉在中國社會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經》中記載了玉的神話,傳說玉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皇帝的食品--玉膏形成的。共有五色,質地致密堅硬,潤澤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為食,如果君子吃了,可以防止不祥之事。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它為間色,和田玉也以此被劃分為五大類,即白玉、青玉、黃玉、糖玉、墨玉。 白玉:和田玉以白為貴,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軟玉中白玉是極為罕見的。特別是白玉中的羊脂白玉品種,因其顏色如羊尾的脂肪一樣潔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僅新疆出產,而且產出極其稀少,十分名貴。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僅羊脂玉飾品有近千件,小到指甲大小的掛件大到重達八公斤的雕件飾品,可謂應有盡有。另外還有一種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青色,屬于白玉和青玉的過渡品種,在玉雕飾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玉:和田玉中青玉最為常見,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顏色的種類很多,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竹葉青等。青玉中常見大塊者,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擺件,特別是大型的山水玉雕,不僅意境表達的完整,而且顏色清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黃玉: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采玉史上,偶爾得以見到,質優(yōu)者不次于羊脂玉。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栗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古代玉器中有用黃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間的黃玉三羊樽,黃玉佛手等。 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云霧狀、條帶狀等,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純漆”,乃是上品,十分少見。聚墨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聚集,常被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狀。墨玉的顏色主要是由于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造成的。 糖玉:隨著新疆軟玉的不斷開采,人們在開采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品種,其中糖玉、碧玉是比較重要的兩個品種。糖玉是類似于紅糖的紅褐色,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鐵元素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而呈紅褐色。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紅色象征著吉祥如意,因此和田玉器飾品中的糖色也稱之為喜慶色,在玉器雕刻時常作為俏色之用。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你可以看到一些飾品上有用這種糖色雕成的蝙蝠等吉祥物,喻為“鴻?!保t蝠)的意思,這樣不僅延伸了飾品的文化底蘊,同時使得整個飾品更加栩栩如生。 此外,根據(jù)和田玉產出的環(huán)境不同,方式不同,還可分為山玉、山流水和子玉:子玉,人們也常常稱之為“子兒料”,它是山上的原生礦石經風蝕剝落后被河水搬運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兩側灘地中。由于經過了長期的搬運、沖刷使得棱角被磨圓,形狀就好似鵝卵一樣,結構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質地堅硬的核心部分,所以子玉的質量一般都較好。山玉,也被稱為寶蓋玉,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床,沒有經過搬運作用,因此它的塊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質量上不如子玉那般細膩。山流水,這種玉是由原生礦石風化剝落后,再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來被采玉人發(fā)現(xiàn)并將其形象地命名為“山流水”,其質地介于山玉和子玉之間。和田玉顏色豐富,產出條件又有不同,因而和田玉的種類是非常豐富的,這是世界上任何出產軟玉的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揭開和田玉的美麗面紗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